旨在通过两天的两大模块的学习,帮助各位学员对管理者角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对目标管理有更系统全面的理解,以让学员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完善自我并带领伙伴高效地达成团队目标。
第一天,《管理者角色认知》包括管理者角色认知概述、管理者角色转换及错位、管理者四维度角色定位和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四个部分。
(一)概述 讲师从“管理者成长的四个阶段”展开讲解,说到年轻的管理者在“知觉不能”的阶段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和改善。讲师强调了管理就是让下属完成任务并更高效地完成。而角色认知的意义主要在于让管理者做正确的事。
(二)管理者角色转换及错位 讲师带学员们分析了“管理者角色转换困难的四个原因”;骨干员工与管理者在定位、职责、工作对象、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常见管理者角色错位”,讲师让学员们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土皇帝、民意代表、劳动模范、传话筒、老好人”这几种不可取的管理者角色错位的人设以及改善方法。
(三)管理者四维度角色定位 讲师帮助大家认识到管理者从四个角度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上级的角度,是执行者、支持者;从团队、部门的角度,是领导人、决策人;从下属的角度,是教练;从跨部门的角度,管理者就是合作伙伴。这个模块,讲师从每一个角度都详细分析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并分享了很多管理者角色中适用的有利工具和方法,如:“信息上达的5W+2H”、“布置任务四步法”、“定规关怀矩阵”、“员工能力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及10/20/70法则”等。
(四)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讲师通过“乔.哈里窗”让学员们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且要尽可能减少对自己认知的盲点和发掘自己隐藏未知的部分。我们要提高效能而不仅仅是效率,自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时间管理和分配。讲师还让学员们认识到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角色对于管理者能力的要求。
第二天,《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包括目标管理概论、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流程、目标设定、计划制定、执行实施和考核评估五个部分。
(一)概论 讲师强调了管理者要以人为中心,不仅要关注目标和成果更要注重过程,并且管理者要为下属提供支持。讲师让学员们小组讨论得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概括出目标管理面临的挑战。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的流程中,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且是最为重要的两步。
(二)目标设定 讲师分享了 “平衡记分卡”,并指导学员们结合各自工作内容设立了较为全面的部门目标和相应的衡量标准。在目标设定的三种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SMART原则”,讲师并着重分析了可衡量和一致性。
(三)计划制定 计划的本质,即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目标。关于“计划四步骤”,讲师分享了一个十分好用且有用的工具—“鱼骨图”,可以帮助大家更方便收集信息;研究问题并找到可能的多种原因;从而制定行动解决方案。
(四)执行实施,讲师在这里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几个非常实用的给予反馈的工具、技巧,如:CSS工具、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更正。
(五)考核评估,讲师强调了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来评价,不仅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有奖励有惩罚。最重要的是抓住考核评估的关键核心。
学员们通过两天的课程,不仅对管理者的角色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且收获了很多适用于个人及团队工作中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不仅加强了对目标管理的重视,且明确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在课堂中,讲师引导学员进行了多次的模拟和演练,也希望学员们在今后能把这些工具和技巧有意识地使用起来并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帮助自己和团队/部门伙伴成为高效能的人,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