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9日《新生代员工管理》和《Crossroad引导技术在沟通中的应用》沙龙活动现场报道

2019年05月29日,由上海睿优咨询组织的《新生代员工管理》和《Crossroad引导技术在沟通中的应用》沙龙活动,在南京西路梅陇镇广场9楼成功举办。来自二十余家企业的人资经理和中高层管理者齐聚一堂,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收获新技能、新思维。

 

 

大咖讲师Part One  

  大咖讲师  

上午场:李老师


l 曾获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管理人

l 英国管理公会认证国际职业培训师

l WBI大五人格评测认证分析师

l 认知觉察引导引导体系联合创始人

 

下午场:裘老师

640.webp

l 国际引导学院(INIFAC)认证资深引导师CCF

l 国际团队教练学院专业团队教练(认证中)

l “HBDI全脑思维” 认证讲师

l DDI认证讲师

 

Part Two

现场报道

 

上午场:《新生代员工管理之管理者概述》

 

在开场环节,李老师通过介绍时代的变迁、新生代员工与领导者的关系,引出今天的沙龙议题:管理挑战、角色认知、有效反馈。

 

良好的开端,当然离不开破冰环节。通过自画像和小组代表分享的方式,从而快速深入认识身边的伙伴。

640.webp (1)

IMG_258

首先,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那么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李老师通过互动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归结为:VUCA的新时代。

V——Volatility      易变性

U——Uncertainty 不确定性

C——Complexity  复杂型

A——Ambiguity    迷糊型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生代员工带来的领导力挑战主要表现为:高成本和低服从度。

 

产生低服从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每位员工的需求度不一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到,人的需求层次,从低到高的需求排列是: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在日常的工作能,能得到什么?能实现什么?都是需要员工和管理者衡量的。

 

其次,李老师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引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职位、关系、成就、成长、人格魅力。同时通过体验游戏:“CEO的任务”,让学员们感悟基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角色与冲突。

640.webp (2)


从而引出:基层管理者的3大挑战+团队常见的3大问题+管理者的3顶帽子。进而引出:高绩效团队的三大特征。

 

然后,通过理解不同风格的管理者及其效果掌握反馈3要素+积极领导的3:1法则。

有效反馈的3大原则:正负向皆备、对事不对人、实施反馈。

3:1法则:三个正向反馈+1个负向反馈。


最后,以学员演练的方式,掌握一分钟反馈法:BIE
B
——Behavior(行为)、I——Impact(影响)、E——Expectation(期望)。

 

上午的沙龙分享,学员获悉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越来越VUCA,对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生代员工纷纷进入职场,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管理,对新生代员工却越来越无效。

 

因此,作为核心管理者,需要利用激发、赋能和辅导,为团队创造出一个“敢做事、愿做事、会做事”的氛围,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提升绩效。

 

下午场:《Crossroad引导技术在沟通中的应用》

 

首先,什么是Crossroad?裘老师通过“引导师“的互动环节,让学员们对Crossroad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640.webp (3)


其次,得出:引导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它能帮助群体更有效地研讨并做出决策。引导提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品质,使之更加聚焦在成果上。

 

那么如何基于Crossroad基本规则背后的理论,促成多样性的对话?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总结的方式,得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从封闭式到开放式提问。YESNO?到 WHYHOW 

2)独特的观点可以获得金沙包。在于鼓励参与者在安全的氛围下提出独特性的想法。 

3)发言的规则。让参与者“挤压”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640.webp (4)


然后,Crossroad的应用。裘老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带领学员总结出以下Crossroad适用的主题:企业文化、价值观、风险评估、创新主题、项目管理等。以及不同主题下的优缺点。

 

并通过解读Crossroad工作坊应用案例让学员加深对Crossroad引导技术的理解。

640.webp (5)


最后,设计自己的Crossroad卡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设计的Crossroad卡片进行分享。

 

Crossroad”是一个可以运用在工作坊中的引导工具。

 

随着工具的逐步发展,Crossroad中尤为突出的“两难窘境”能让参与者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并且将对话带向背后的推理和假设,这是“Crossroad”工具得以在社会、组织、团队等各种话题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